爱上海自荐贴

孤独的守望

2015-05-13 08:26 | 文/网友推荐 | 2478次阅读 | 相关文章

——读《驿站长》

爱上海自荐贴以前只是对普希金的诗情有独钟,没想到他的小说也写得这么棒。顿时觉得自己太孤陋寡闻了。

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:高度地凝炼,没有丝毫多余的描写;不写人物的精神感受,不展开人物的心理分析,而每个人物的面貌通过他们的言行却表现得极其生动。整个作品使人感到作家细致的观察,温和的幽默和浓厚的生活气息。文章开头就描写了《浪子回头》这幅画的内容,细致的描写为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,也将文章的主题凸显出来。当站长去找他女儿的时候,他女儿只是大叫一声,跌倒在地。没有任何的语言描写,却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她女儿在此时是多么的慌张,多么的难堪与懊悔。

爱上海自荐贴想起很久前看过的小小说写作方法:假使在小说中的墙上挂了一支枪,那么,在这篇小说结束之前就必须让这支枪响或者让某人扣动扳机。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说中不允许有毫不相干的人或物出场。这篇小说中出现了两次的浪子回家图,昭示着已享荣华的女儿最终来看望父亲的温暖结局,让读者读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。这点事多么的巧妙啊!

从当时的俄国社会来看,老站长寻女未果是必然的。弱势的他们在腐败的统治下,面对阶级不公,是无能为力的。而处于下层社会的人们也渴望摆脱现状,走入上层社会,所以女儿不远再回到驿站长家也不足为奇。对权贵的屈服,对亲情的缺失,在这样的社会下变得无可奈何。在阶级社会里,每个人必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,尤其是小人物,一边妥协,一边渴望改变,寻求改变。没有必然的结局,更没有完美的快乐结局。站长在求明斯基的时候说:“覆水难收,至少,请您把可怜的冬尼娅还给我吧!您把她已经玩够了,别毁了她!”痛诉了一个老父亲心底的呼声,但是明斯基无动于衷,不过庆幸的是,他最终并没有抛弃冬妮娅。为这篇文章在灰色的夹缝中留了些许光明。站长去找明斯基的时候,明斯基把钱扔到他脸上,他愤怒的扔掉了。这时有一个细节,站长又去找自己刚扔掉的钱了。他后悔了,妥协了,但是他内心还是渴望改变这种状态的,他渴望再次见到女儿。所有人渐渐将站长遗忘的时候,女孩带着孩子回去上坟,可见她已回心转意,证实站长的担心是多余的,他在酒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吧。

这位孤独的老站长最终唤回了自己的至亲,虽然他已长眠,但是对于伦理人性的一种赞扬,却深深沉淀在我们心底。

评论

  • 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

我来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