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上海自荐贴

论金钱与信仰

2015-10-20 08:37 | 文/南京故事 | 3508次阅读 | 相关文章

论金钱与信仰

爱上海自荐贴--摘自 刘工 / 著《中国潜流文化》

中国人信仰的是历史。虽然,有人信奉道教,也有人信奉儒学,还有人热捧诸子百家,更多人烧香拜佛,但我们最热衷的是历史。无论哪个朝代,只要以正统自居的都会主导编修前朝的历史,这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着如此体系完备的,由官方编修的一整套史书。中国的史书除了让人们了解过去的事以外,还不折不扣的担负着近似于其他民族宗教典籍的作用,丝毫不亚于基督徒或穆斯林的宗教情感。也许,信教的民族不懂得中国人为什么不信教,认为这个民族没有信仰、没有寄托,心理一定是极度空虚的。其实错也!正因为我们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,早就获得了比宗教更为“虔诚”的心理寄托方式,这就是历史。

爱上海自荐贴大致说,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规律,总是初为红火年代,中忧官场腐败,末了治丝而棼。其矫枉看似过正,实为过犹不及;其政治越是混乱,思想越光辉灿烂,越是大一统,思想越停滞不前。如今,在有序与无序的发展进程中,我们的信仰一直处在一个与政治、金钱、文化等各个领域勾搭在一块的,唯利是图的社会中。不信?你只要在有中国人的地方,男人的话题多数是议论官场、收入与待遇;女人的话题多数是过日子、买东西与花钱。无论说什么,金钱的话题都是少不了的,而且又是最为普遍的。钱,就是这东西,它是人造的也是我们人人供奉的万能之神。古有一句话:一分钱逼死英雄汉。这是十分深刻,相当入骨,非常之简单,高度之写实。这是金钱与信仰舌战不止的老话题,说之金钱的人不乏眉飞色舞,而说之信仰的人也不缺高亢激情或绕舌。最终,还是没人能谈清这金钱的事,也论不了信仰里头的道道。不过,倒觉得这金钱与信仰恰似一对情人,又是一对仇家,情人眼里当然出西施,仇家相见更是分外眼红。因为这是连理又对立的关系,所以为官不贪就是缺乏历史观。

金钱与信仰都是统治人的物质和精神的最高手段。从古至今,不能不说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铜臭与修德让国人啼笑了。为何啼笑呢?因为铜臭不可无,学说不能弃。何为学说?综合的解释:是知识并加以总结而得出的最终结果。儒道佛是我们国家的学说,是立国的理论和思想体系,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与精神寄托的取向,用这种学说糖衣国人,时至今日恐怕已经颓废了。时下,有些人认为我们的信仰发生了危机,其实不是危机,而是丧失,是金钱与信仰无法独立的矛盾,是一个看似完整,又处处存在彷徨的信奉思想的丧失。

一百多年前,孙中山砸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枷锁,随后又折腾了一百年,又是一次次波澜壮阔的革命。然而,当民众每回从对革命的信任和支持、被哄骗到极端,一个短暂的信仰也就此形成,这就是构成我们国人短暂幸福感的一个积极因素。肯定地说,信仰能够驱使人们共同应对不幸和灾难,促成整个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。但仅仅这一百年来,我们折腾又狂热的供奉了一个又一个信仰和学说,从孙中山“天下为公”到毛泽东“为人民服务”,以及后继者不断雷人翻版又出新的政治术语,形式从石灰水、油漆、雕刻到金子铸造,一直供奉的就是空洞的,缺失民权主张和人性价值观的口号。这是道德与价值被转换成金钱信仰,成为信仰金钱的一种举国文化,直接导致国体腐败,既得利益者的社会公德丧失殆尽,使得国人体验不到幸福感,胀痛的、麻木的感受着一种浮肿感的强大。当然,这中间有活得有滋有味的人,这群人除了是编造这个信仰谎言的人,再有的就是精神病者、吸毒者、赌徒和酒鬼。

我们信仰什么呢?是历史。因为历史可以有力地证明延续性或批判性,所以供奉历史则可给民众灌水。其实,民众是认识到的,只是被压制和淡化了,这一点就连供奉者也不得不信。假如,历史背离了由人组成的国家在精神上编造谎言,那么就必然促使物质在精神上填补空虚,精神在物质上寄生。我们是一个信佛众多的民族,但又是一个并不虔诚,只会烧香磕头,乞求佛主保佑升官发财、花钱消灾的迷信社会。佛在山上,你得要去爬拜,佛在天上,你得要五体投地的去念它。求的是什么?求的不是一种信仰,而是一种明知道没有佛主,只为求得心里平衡的自我安慰。我们是一个反复念叨和谩骂孔子学说的识字人群,字里行间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和修德引经据典,这更不是一种信仰,是既得利益者为文化统治涂抹在脸上的胭脂。孔子之学早在新文化运动之初就被鞭打了,但此学之伟大就是它具有愚弄民众之功效,使得成为借尸还魂的念语,一个辅助国家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咨询公司。

金钱的背后是权利,这是所有华丽文字和辩解都无法否认的。但有人又这么解释,金钱是一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,再消灭所有富不起来的人,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骗人工具。读读我们的历史,从先秦的贿赂故事、秦汉的贿风廉语、魏晋南北朝的豺狼贿赂、隋唐五代的贿风、宋元时代的贿通、明清时期的贪贿、乱世民国的五子登科,到今天处处见到、听到、嗅到、甚至还身在其中的人,都统统的把贪欲尊为了信仰。当然,从物质和意识层面来理解,信仰是一种意识,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;从理论的概念来理解,信仰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,德行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。

爱上海自荐贴而今,我们的信仰和德行在哪?什么还是我们的信仰?什么又是我们的德行?似乎都丧失殆尽了。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感,信仰与道德感是优劣民族与社会文明的标杆;没有信仰就没有罪恶感,没法区分人与动物的精神价值。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人群,它包养着欺诈和诡计,滋养着违背社会公德和贪婪的人性。可以说,权力贪婪是小贪,政治贪婪是大贪,这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,潜流文化涌动的渐变与裂变。正因为这种潜流的作用,集权者才把它搅进信仰,使得我们不知道生活的精神价值,而是用所谓的“强国梦”来催人奋进。因而,贪官不知道什么是罪恶,什么是道德。金钱腐败不是金钱的罪过,它是统治者道德的集体败坏;精神腐败不是文化的优劣,它是统治者不自信还要鼓吹美好未来的唱词。我们不可回避今天文化的腐朽和自愚,我们丧失信仰,责任是原属于国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经营了,而且被金钱支配,这是一切腐败的根源。人们追求金钱,这是高涨的物质量失衡了人的精神存在,是把原先还存在精神寄托的那部分麻木了,致使丧失幸福感而不得不苟且、无奈、甚至厌世。

不可否认,我们现在所主张的“信仰”都是虚空的,甚至是欺世盗名的。诸如仁爱、和谐、真诚。这些早已丧失了真谛。相反,被用来愚昧人民。这是我们文化传承中最大的统治权术,是虚假精神附体的占卜。固然,信仰和文化是分不开的,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,中国没有明显的宗教信仰,但国人的骨子里存在着对某种主流文化的依托。这种主流文化对中国人的生存价值、精神价值,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西方宗教信仰对西方社会的影响。这种经过五千年的酱缸积淀,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,它不仅影响着国人的社会意识,而且还不断的复制和基因传承。这种信仰有别于宗教信仰,它不像宗教信仰那样具象化。如佛教的释迦摩尼、基督教的耶稣,这些都是精神和信仰具象化产生的。而中国人没有这种具象化的“神”,但我们有一种不同于宗教信仰的文化信仰,而且一直引导着、影响着后世,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文化或自封的精英文化。这种文化的主要构建,就是贪求仕途和凌驾国人民权的文化,它如同中国“龙”这个图腾的形象,既有神话又是东拼西凑的怪物。

金钱与信仰本身不该是一对姘妇,但中国人从来就没认为两者姘在一起有什么不对。没有钱,信仰能当饭吃吗?这是最现实的反问;你信仰坚定,那汉奸就不爱国啦?这是最轻蔑的反驳;你不信仰钱,那你削尖脑袋做官干嘛?你真以为你是为人民服务啊?这是最不信任的羞辱。固然,信仰是对我们自己生存方式的诠释,但金钱在全方位的阐明了中国人生存意义之后,信仰就苍白无力。

爱上海自荐贴古诗云:月是故乡明。但客居他乡的贪官自古就多如牛毛,贪官信仰的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。古诗又云:少小离家老大回。但离经叛道的贪官自古又安心定志,享受着异国美女的丰乳肥臀。当年,林则徐被以“办理不善”的罪名革职,他的心志是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”但是,当今中国又有多少念叨这句诗的人,不是在做“巧伪趋利积私财,狼贪鼠窃乐逍遥”的事吗。不能不说,中国人为官的金钱观是贪婪的,信仰是物质的,两者的谎言在亢奋的互相对戏。不能不说,金钱毫不掩饰强奸信仰,信仰也不知羞耻的接受金钱,这是导致文化腐败、精神颓废、政治空洞的根源。更是一种古老的基因遗传。

爱上海自荐贴中国老百姓拼命的苦钱,那是没有钱就得饿死,没有钱就得苟活,没有钱就得被管束。在自古以来的中国社会里,贪官拼命敛财,那是没有钱财就难以维系已有的地位,没有钱财就不可能幸福子孙,没有钱财就没有光宗耀祖的资本。这是国人的生存法则,也是丧失信仰,集体崇拜金钱的科学发展观。从古到今,中国人对读书的愿望最为暴力,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期望值残酷的高,鼓励与投其所有,甚至逼迫读书的动力极强。但中国人读书的愿望不是自觉的改变世界,不是自我完善,则是读书做官改变人生。因为做官可以发财,可以治人,更可以为所欲为。所以知识分子一度被列为臭老九,依次排序在地主、富农、反革命、坏人、右派、叛徒、特务、走资派之后。

爱上海自荐贴在宋代,有位草根发明家叫毕升,他本是书肆里的刻工,受印章的启发,发明了活字排版,但他的发明直到他死也没能被推广。毕升死后40余年,沈括写《梦溪笔谈》,记述了毕升的发明,但这项发明还是一直没能被推广运用,躺在雕版印刷的书里。直到200多年以后,意大利人马可·波罗把《梦溪笔谈》传播到西方,这个发明才被技术改进推广开来,成为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。那么,毕升的发明为什么在当时的中国推广不了呢?因为这项发明的先决条件是要求识字的人来干活,可人都识字了,最好的蹦达是走仕途,谁还想干排版工挣钱呢?所以毕升的发明显然不合当时的国情。

然而,我们的许多发明几乎都是技术层面上的,而非是一种科学思想上的进步。诸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,几乎都是赶超他国经济发展结构上的改良,而非是国家政治思想与体制上的改革。这就使得一旦重新调整物质分配方法,经济改革的成果就立竿见影,改革者就此标榜改革的伟大。但接踵而来的危机又是什么情形呢?就历代的军事而言,宋朝的军队素质高,兵器精良,但在外族的进攻下不堪一击。明朝的防御体系堪称世界之最,但在清军的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下,明朝的将领不战而降。后来,大清拥有一支堪称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,但在中日甲午海争中一败涂地。再看当年国民党的军队全部是美式武装,但在共产党玩命的攻势下节节败退。这是为什么?是金钱腐蚀了官员的信仰所致,使之国家意义上的民族信仰在金钱的吞噬下,政治体系与民权对峙,焉能不亡国也。

爱上海自荐贴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和国家意识的悲哀,是一个歪曲“学而优则仕”,缺损“仕而优则学”的结果。再如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、火药,但我们最广的运用是看风水、占卜算命和鞭炮驱鬼,难道这不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吗?还要整天挖掘我们样样都比西方早几百年的东西吗?还要谬采虚声的炫富势强吗?当今,国人企盼一个时代的精神,一个真正以民权立国的政治体制,而非是夜郎自大的数字政治与口号政治。如今,金钱已经支配了信仰,这是丧失民心的维系政治;而今,信仰又自觉自愿的屈服了金钱,这是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的中国结。

评论

  • 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!

我来评论